
近日,关于#高校降薪#的消息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不少高校教师自爆降薪。虽然我们无法得知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情况,但肉眼可见的是,今年对就业的关注度比往年更甚。
根据麦可思近期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国内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5990元。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很多专业都面临着“一岗难求、薪资低下”的情况。“找工作越来越难了”,是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最直观的感受。
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北京、上海、广州等9大城市所发布的近500条关于光学应届毕业生招聘岗位的薪酬数据,并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分析。(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对于不同平台所发布的重复信息进行了筛选剔除,以确保横向对比的合理性)
令人欣喜的是,虽然找工作难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从调研结果来看,光学专业仍然存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光学专业正在成为一个有前景、更有“钱景”的香饽饽。
在过去的一年里,光学领域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12100元,硕士毕业生平均月薪19400元,博士毕业生33900元。
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占据了薪酬四巨头的位置,其中上海市更是以学士18400元、硕士20900元、博士47300元的平均月薪,拿下了榜首的位置。
上海、北京、深圳、杭州为光学领域提供了充足的工作岗位,占到了全国总量的六成,其中,上海市为光学毕业生提供了18%的就业岗位。
综合薪酬水平和岗位数量,上海是当之无愧的“2023年的光学就业之都”。一名优秀的光学本科毕业生,在上海最高能够获得三十余万人民币的年薪,这无疑令人感到惊艳。尽管只是少数,但这也反映出上海市部分光学企业用人唯才,愿意为知识买单的招聘策略。
受智能通信终端蓬勃发展的影响,光学成像、光学系统设计、光学器件以及激光雷达等方向是今年的招聘热门,应聘者有着极大的可选空间,不同城市、不同学历以及不同规模的公司,都对这些方向的毕业生们抛出了橄榄枝,并能提供十分可观的待遇。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许多企业都对应聘者实际掌握的软件技能提出了需求:以Zemax、CodeV以及lighttools等为代表的专业软件,出现在了很多招聘启事的必备技能栏目中。
“求职就业,高学历是必需品吗?”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内卷,各大求职社区平台上有不少类似的问题。
我们对不同城市、不同学历招聘岗位的薪酬做出对比,可以看出,不同学历的薪酬差异确实存在。不同城市、不同学历所导致的薪酬差异程度不一,学士和硕士之间最大的薪酬差异比出现在了深圳,比值达到1:1.96;学士和博士之间最大薪酬差异比则出现在东莞,比值达到了1: 3.57。从平均水平来看,全国光学专业学历带来的平均薪酬差异比约为:1: 1.55: 2.70。毋庸置疑,学历是硬通货,是影响收入的第一要素。
在上图中,上海市毕业生平均薪酬所表现出的相对差异较小,但若详细研究其薪酬收入分层占比,情况又会发生变化。以上海市为例,学士与硕士能够拿到的最高薪酬数额几乎相同,且比例近似;但薪酬中段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绝大多数 (76%) 硕士的平均月薪分布在15~30k范围内,但达到这一收入水平的学士仅仅占到半数,且分布状态起伏较大。反观硕博毕业生收入水平之间差异,则能够发现更加明显的变化趋势:仅有9%的博士生工资水平与顶级硕士薪酬相近,大多数博士都能够拥有明显高于硕士的薪酬。也就是说,求职者学历越高,获得高薪酬的概率越大,且这一概率在硕、博士学历之间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图6 上海市光学岗位薪酬的分层占比: (a) 学士; (b) 硕士; (c) 博士
近年来,招聘市场上一直存在“进大厂”的风气,很多高学历人才都会在毕业后优先选择进入互联网头部公司工作或镀金,凭借互联网头部公司提供的优质平台,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对光学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大厂是否依旧是今年毕业生的第一选项?进入大厂工作能否获得更大的收益呢?
为了研究光学毕业生择业时企业规模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统计了不同招聘岗位背后公司的具体规模,并最终得到了以下结果:
2023年,大厂仍然保持薪酬上的绝对优势,能够对不同学历的应聘者给出领域内的最高薪酬,并且能够确保与中小型企业之间较大的薪酬差异。对学士而言,这一差异的最大比值甚至能够达到2.54: 1,而博士求职者的薪酬差异也达到了1.98: 1。此外,通过计算不同企业薪酬标准差,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出不同规模公司薪酬所存在的波动性,数据表明大型企业之间的薪酬差异也十分明显。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无脑选择进入大厂工作是一个绝对正确的选项,较大的波动性也值得求职者去关注;对于部分小型企业而言,偏低的薪酬或许将限制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如果没有高水平从业者加入,提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以上所讨论的都是围绕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对于社会招聘、已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岗位,大厂薪酬优渥这一情况是否仍然成立呢?
由于激光技术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培训才能掌握的技术,用人单位也更倾向招聘已经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科研经验的应聘者,故这里选取了上海市激光技术相关企业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大厂的薪酬优势在这里依旧成立;大小厂最高薪酬差异比甚至能够达到3.32:1。
对于光学博士而言,继续留在科研赛道亦是一种选择。这些年来,高校院所为引进人才所开出的福利待遇可谓优渥,年薪之外,还可享受子女入学入托、住房补助等一系列福利政策,但与之相伴的是越来越严苛的招聘要求和越来越“卷”的工作状态。“进高校”会是他们的首选吗?
作为青年教师后备力量,博士后和助研岗位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结合“爱光学”公众号招聘服务及各大高校博士后需求公告,我们以省及直辖市为分类依据,统计了光学实验室的博士后薪酬待遇与企业平均值相比的结果。统计数值直观地表明:在大部分省份,相较于企业而言,博士后能够收获更高薪酬的offer。未来这一水平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光转向国外,很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科学中心都会在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通知,但其中非教职的科研岗位比重很大,可以说很多人通过招聘,成为了某个实验室的“专职”科研人员,而非该实验室的青年教师候选人。以美国为例,在知名招聘网站Dice上搜索“Optic”或“Laser”等关键词,你能够发现很多来自大科学装置中心的招聘启事,招募那些有志于成为专职研究者的应聘者。
作为青年教职岗位的骨干后备力量,博士后对于实验室建设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薪资水平上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博士后人员受重视的程度。但作为大部分博士后的最终奋斗目标——高校教职,却在薪资表现上不尽如人意。根据SPIE公布的《2023全球光学与光子学薪资报告》,国内从事光学学术研究的人员(包括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以及教授),平均年薪仅为20.8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值远低于光学从业人员的平均年薪(26.1万元)。根据SPIE所提供的数据,我们对2021年~2023年,国内教职人员的薪酬分布做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尽管SPIE所统计中国学者的样本数量不到两百名,但这一结果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高校教职岗位面临的窘境。
高校教职岗位的具体薪酬数额主要可以由:入职时的购房/安家补贴、科研启动资金、职称对应基本工资、项目基金以及绩效奖励等5部分组成。尽管高校教职岗位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日趋升高(深圳市部分高校的讲师岗位,甚至为博士生开出了35万元的绩效工资),但在内卷态势加剧,“非升即走”压力日趋紧张的态势之下,科研基金及项目的申请难度也在逐年升高;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低于三成的中标概率,也令不少年轻人望而兴叹。在不依赖科研绩效“加持”的情况下,技术职称挂钩的基本工资,在经济总体发展减速的寒风中,也往往显得格外“单薄”。
虽然目前青年教师的实际收入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但国家对于改善青年教师受困于内卷窘境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自2021年起,国自然青年基金资助的金额出现了较大的提升,平均涨幅超过了20%;尽管资助项目总数逐年上增,但国家仍旧保证了极具竞争力的资助力度,这也将有效地激励“青椒”们。
8月2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同时也要求“要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力度。”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更多的光学博士,选择留在科研赛道发光发热,继续为国家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023年即将过去,2024年又是崭新的开始。在这个包罗万象的时代,我们通过收集各热门城市光学企业、研究机构及高校的招聘信息,整理、分析、总结了选择光学的若干理由,同时也为求职中的光学人提供了一份可信参考。
我们坚信,光学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专业门类,同时也将为年轻一代提供上乘的发展机遇。在光学领域的碰撞和融合,不知不觉地淬炼出2.0版本的你。总而言之,祝愿每一位光学人都有美好的前景。
[1]2023年国内本科毕业生工作报告出炉!平均月薪5990元,相较去年增长3%_就业_收入_行业
[4]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__中国政府网 (IM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