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与盈利能力相对应的是,本次收购的标的资产估值并不高。其中,旭新光电增值率4.24%。而旭飞光电增值率仅为0.35%。
1月27日晚,东旭光电公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用于第5代TFT-LCD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收购旭飞光电、旭新光电100%股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此次定增预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注入旭飞光电、旭新光电两家五代线公司盈利能力较为突出。两家公司在2014年分别实现收入36111.30万元和6430.07万元。
而与盈利能力相对应的是,本次收购的标的资产估值并不高。其中,旭新光电增值率4.24%。而旭飞光电增值率仅为0.35%。
优质资产的低价注入彰显集团公司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意愿强烈。在二级市场,1月28日,公司复牌后一字涨停。截至1月30日记者截稿,公司股价报于8.33元,下跌3.72%,较停牌前上涨8.6%。
2015年1月27日晚间,公司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其中30亿元拟用于建设第五代TFT-LCD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股权,12.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受此影响,公司1月28日复牌后“一字”涨停。截至1月30日记者截稿,公司股价报于8.33元,下跌3.72%,较停牌前上涨8.6%。
按照公告,东旭光电将向包括公司控股股东东旭集团、长江证券(000783,股吧)拟设立的长江兴利2号定向计划、长江兴利3号定向计划、昆山开发区国投以及英飞海林中心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者定向增发股份,增发价为每股6.84元,募资不超过80亿元。
作为此次定增预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注入旭飞光电、旭新光电两家五代线公司是为了完成当年公司大股东东旭集团的一个承诺,“在业绩条件成熟时,将东旭集团的五代线适时注入上市公司来”。
2011年12月22日,东旭集团旗下旭飞光电、旭新光电、营口光电、旭虹光电四公司的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在内的全部股东分别与东旭光电签署了《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将所持上述公司股权委托给东旭光电管理。
2012年2月24日,上述四家公司再次与东旭光电签署《委托经营管理协议》,承诺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东旭光电。
2014年6月27日,东旭、东旭集团和宝石集团分别出具《承诺函》,承诺在2015年12月31日前,将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将东旭持有的委托给东旭光电管理的旭飞光电全部股权和宝石集团持有的委托给东旭光电管理的旭新光电全部股权注入东旭光电。
于是,东旭光电加快了旭飞、旭新两公司注入上市公司的进度,并于2014年11月25日因此而停牌。
据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对理财周报记者介绍,后续还会有公司大股东资产陆续注入上市公司来,“基于大股东此前的承诺,2016年12月31日之前,公司还将通过定增、并购等方式将东旭集团持有的委托给东旭光电管理的营口光电和旭虹光电全部股权注入东旭光电。”
此外,华北一位长期跟踪东旭光电的券商分析师廖立勇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通过此次资产注入,公司与下游面板企业客户黏性液晶得到进一步加强。
“此次公司注入了旭飞光电100%股权和旭新光电100%股权,这样上市公司内将有6条5代线代线代线的注入,将极大丰富上市公司的玻璃基板的产品结构。”廖立勇补充。
据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收购不仅可以解决上市公司与大股东此前在玻璃基板领域同业竞争问题,而且通过5代线代线的建设运营,上市公司将积累丰富的玻璃基板生产线运营经验,有利于上市公司适时推动8.5代等更高世代玻璃基板打下坚实基础。”
据定增预案显示,此次注入的标的资产旭飞光电、旭新光电共计拥有7条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年,旭飞光电与旭新光电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9.63%及110%。其中两家公司在2014年分别实现收入36111.30万元和6430.07万元。
经资产基础法预估,旭飞光电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7.37亿元,净资产预估价值为17.43亿元,预估增值额为605.72万元,增值率为0.35%。与此同时,旭新光电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8.94亿元,净资产预估价值为19.74亿元,预估增值额为8031.36万元,增值率4.24%。
“收购价与增值率相比仅为0.35%,最高的也不过4.24%,相对目前行业普遍的20―30市盈率,这个价格可谓低廉。”有者不禁对理财周报记者慨叹收购价格之低。
“一方面,旭飞、旭新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收购的价格也很便宜。这就不难看出,母公司无疑给上市公司送了一个大大的新年大礼包。”廖立勇称。
据廖立勇分析,“作为东旭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而东旭集团拥有上市公司26.67%的股份,具有绝对控股权。这种情况下,大小股东的利益便容易保持一致。母公司要给上市公司送红包,可以想到是集团想要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从而增强母公司的整体实力。”
实际上,目前全球只有美国的康宁、日本的旭硝子、电气硝子、安瀚视特和国内的东旭光电、彩虹股份(600707,股吧)等少数几家企业拥有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的生产能力,而美国康宁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分析师则认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也要考虑资本市场的看法基于后续大股东还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打算,未来肯定要做股权融资,如果现在不把者关系和把股价维护好,未来增发就会有困难。